2022江蘇農商行面試模擬題:用政策為新型就業形態保駕護航
【熱點背景】
十九屆五中全會中談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次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在2020年9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為促進靈活就業的快速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2021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8部門25日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推動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政策,由此種種我們看到了政府為鼓勵和支持新型就業形態的決心。
【模擬試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8部門印發《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加強新型就業形態的管理,并推動出臺維護新型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政策,合理確定平臺責任,兜牢勞動報酬、勞動時間、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權益底線。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背景分析。新型就業形態是新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技術進步和政府推動交互作用的結果,包含了新的職業和靈活的就業形式。比如在疫情期間餐館等服務行業受到嚴重沖擊,就業壓力非常大,但是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卻勢頭迅猛,由此也壯大了一批新型就業形態,比如帶貨主播、共享員工等,這也是危機中的機遇。
2.表明觀點。新型就業形態如雨后春筍一般迸發著生機與活力,但是政策的制定卻具有滯后性,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這一方案有效的對這一新型就業形態進行規范指導,促進就業市場的有序發展。
3.頒布政策的必要性。
(1)新型就業形態亂象頻發。因為缺少相應的職業規范和職業技能培訓指導,在從業人員質量上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例如在直播帶貨的行業中,有不少主播唯利是圖,絲毫不顧及消費者的權益,銷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產品讓消費者買單,嚴重危害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靈活就業的員工而言,身兼數職而企業又不愿意承擔培養員工的成本,員工的專業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員工的長遠發展。
(2)新型就業的從業人員在勞動權益上難以保障。比如勞動法規定的企業繳納員工社會保險的形式只涵蓋了確立勞動關系的情況,有一些工作人員從事兼職,所以企業不愿意確立勞動關系。而像快遞、送餐等職業甚至都不涵蓋在工傷的參保群體中,其中有一部分員工為多家企業打工也難以確定相關保險繳納的主體。
4.政策頒布的積極意義。激發了勞動力市場新的活力和靈活性,提高勞動者收益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工作的幸福感,一方面可以實現穩就業保民生的目標,另一方面讓人才充分的流動起來,解決新型行業人才不足的局面,促進經濟新業態的發展。
5.進一步完善和落實。
(1)完善新型就業形態的職業規范。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各類新型職業的從業人員的道德準則和行為準則,完善相應的職業責任,企業和院校也可以合作制定職業學習和認證的方法,提升職業的專業性。
(2)盡快落實勞動者的權益保護。首先在法律上要將新型就業形態的從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險范圍,特別要明確企業責任,也可以完善商業保險,由從業人員靈活購買個人工傷保險。
|